睡眠误区让你的睡眠浪费

副标题#e#

误区一:没有固定睡眠模式

我们常认为可以通过在下一个夜晚早点上床来弥补失去的睡眠,但是生物钟调节健康睡眠模式的能力是基于保持严格的作息之上的。我们在周末熬夜,期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补上睡眠,或者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弥补这周不足的睡眠。这两种做法都打乱了身体的节奏,特别是熬夜的周末更是容易引起接下来工作日的失眠。

支招:制定一个计划并且严格遵守。每天准时地起床睡觉,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有健康的睡眠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身体会因为规律的生活而倍感舒适,并且,一个保持不变的睡眠习惯对于生物钟的增强也是再好不过了。每天在同一个时间醒来或睡去就有利于保持一个不变的睡眠节奏,同时提醒大脑在特定的时间释放睡眠或清醒荷尔蒙。

误区二:“小睡”久点可补睡眠

很多人都会认为,夜晚觉没睡好,只要次日白天多睡会儿,就可以把好觉补回来。其实,白天睡太久,特别是下午四点过后,即使是几个简单的鸡啄米式的打盹就能毁掉你良好的睡眠节奏,让你和一个晚上安恬的睡眠说再见。

支招:小睡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果小憩是绝对必须的,那么你就要确定一天只能一次并且要在下午四点之前。通常,短时间的休息不会影响人的睡眠节奏。实际上,午饭后或半小时或20分钟的午休,只要在四点之前,于大多数人还是有益的。

误区三:倒下就着睡眠最好

生活中,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睡眠好,脑袋一挨枕头就着。其实,这不是睡眠好的衡量标准。您想:一个快速旋转的机器,您想让它停下来,是让它慢慢减速好呢,还是用外力阻止其迅速停下,想必大家的答案都是先者。因为这样不损伤机器,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所以,拿“挨枕头就着”来衡量睡眠质量是不科学的。一个人的身体,需要时间制造所谓的神经传递索来向大脑的睡眠中心发送反馈信号,大脑于是分泌睡眠激素来让您有想睡的感觉,有了这个感觉,再跟着感觉走,睡眠质量就会大不一样。

支招:花一些时间慢慢入睡。晚上10点过后,就别坐在电脑(电视)屏幕前了,关掉所有的电器。这些东西对大脑的刺激很大,能让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清醒。当然,您得准备一张床。在您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先把电灯的亮度调暗,听一些令人安静的音乐,让您的身体与心理都准备入睡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四:睡眠信号无关紧要

人的身体很大程度上依靠外界信号来告诉它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清醒,而最基本的就是外界是亮还是暗。但如今,人们基本上都是工作生活在一个人工点亮的世界,常常忽略了最明显的规律:自然的太阳光。但人在睡觉时,机体需要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来分泌一种重要的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现在的卧室已经不“黑暗了”,因此影响了这一项“重要的工程”。

支招:夜晚,让您的卧室尽量的黑暗。找出您卧室中的罪魁祸首:发着红光的闹钟显示;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设备的充电器上的红色指示灯;电脑显示屏;无绳电话的指示灯;DVD时钟和计时器。即便是最微弱的一点亮光也会影响松果腺分泌睡眠激素并因此影响了您的睡眠节奏。隐藏或移去闹钟,遮盖所有电子设备的亮光,如果窗户对着亮光,就使用暗色或不透光的布帘。如果以上这些做不到,那就带个眼罩吧!如果您在半夜醒来,去卫生间的时候也尽量保持不开灯。

误区五:睡前吃提炼的谷物

提炼的谷物或者甜点都是新陈代谢的扰乱者,提升血糖,给一些维持全身激素平衡的器官带来压力。这些激素的扰乱者会影响您的睡眠周期,让您因为激素的波动而在夜晚奇怪的时间里醒过来。

支招:如果您必须要吃,那么就吃些高蛋白的吧!睡前尽量不吃最好,但吃至少,高蛋白的进食不仅会阻止睡眠的扰乱者们,而且还有可能提供色氨酸——制造褪黑激素所必需的氨基酸。

误区六:睡不着就吃安眠药

这是很多失眠者的选择。其实,安眠药的服用,掩盖了睡眠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失眠的深层次问题。很多关于睡眠的研究都发现:无论是处方的还是非处方的,在长期看来都是有害的。它们都有高度的易上瘾性,并且有潜在的危险。对于短期的使用,也许有时需要些安眠药,但是一段时间后,它们只会让失眠的状况更糟,不是更好。如果您服用安眠药一段时间,请求医生帮你制定一套养生的方法,脱离对它们的依赖。

支招:学会放松的技巧。抛开身体的因素,压力应该是致使睡眠紊乱的头号杀手。暂时性的压力就会导致慢性的失眠和睡眠节奏的紊乱。所以睡前做些呼吸练习,有助于大脑宁静,减轻惊恐与担忧带来的压力。

误区七:用酒精帮自己入睡

睡不着,喝点酒,或者喝了酒,觉得睡得“香”。这是一种错觉。酒精有一些镇静的功效,所以许多有失眠症的人们便通过喝酒来改善睡眠。酒精对于最初的入睡是有些许帮助的,但是随着身体的分解,它往往会在后半夜损害睡眠质量,使睡眠的整体时间减少。经常性的在睡前喝酒会削弱它的促进入睡的功效,相反,破坏性的效用却会保持甚至增加。

支招:睡前禁止喝酒。 #p#副标题#e#

误区八:看着电视方能入睡

这种睡眠方式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而在卧室看着电视睡觉好像也很自然,那些睡眠不好的,更是觉得在床上看电视能帮助快速进入睡眠。其实,只要是这么做了,睡不多久就会醒来。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劣质睡眠被加深。

支招:把电视搬出卧室。别在床上看电视,床只能和睡觉联系在一起。

误区九:躺在床上巴望入睡

有些人在觉得精神疲惫时,就会选择早早上床,然后就开始巴望着入睡,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眼睛还是瞪得老大。专家说,如果在三四十分钟内还没有入睡,那么再多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也无济无事。您或许错了睡眠之门开启的时刻,或许没有融入睡眠的波涛。睡眠之门像是特定的一段让你入睡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每个晚上,人们的大脑都经历着几个相同的睡眠周期。这些周期持续时间从9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在每段循环的开始阶段,睡眠之门都会开启,睡眠之门关闭时,你是无法入睡的。

支招:顺着睡眠的波浪。睡眠就像冲浪,你需要追逐睡眠的波涛。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你已经很困了,但你没有即刻去睡觉,几个小时后当你准备入睡时,你却倍感精神?你错了“浪尖”。所以,如果你在45分钟后还不能入睡,那就起床走出卧室,读一本书,做做瑜伽,或做一些能让人安静的活动,活动个把小时然后再尝试着去睡觉。躺在床上只能带来压力而不是睡觉。

误区十:把难入睡当成问题

通常,关于睡眠的事情,想得越多,就越影响您入睡的能力。您解决失眠的一些策略常常也成了您失眠的原因,这一现象时常发生。担心自己无法入睡,又导致更糟糕的睡眠问题,这常常形成恶性循环。像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睡眠就是要放得开,让它顺其自然。像呼吸一样,很自然的发生,不用刻意地去思考。

支招:放松自我,顺其自然。用时间来进行呼吸练习或者静静地冥想。但要清楚您是怎么吃的,吃些什么,进行了什么治疗,什么东西会与什么活动会影响您的睡眠周期。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来增强意识,对自己对一些特定的食物与状况的反应要很了解。也算充分利用了睡前的时间,而不是沮丧自己怎么又睡不着。

误区十一:打鼾跟失眠没关系

打鼾是打鼾,失眠是失眠,这两者好像怎么也扯不上关系,可是医学专家解释说:对于长期失眠症的患者,如果您是个打鼾特别严重的,先确认您睡眠时呼吸暂停不是引起您失眠的原因。打鼾实际上是,喉咙背部的组织放松了,挡住了空气的进出路,大脑感应到了缺氧,发出使人惊醒的信息,并分泌压力激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不仅干扰了睡眠,还提高了血压,使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增加,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支招:吃些蛋白质可以使身心宁静,做好入睡准备。

误区十二:失眠等同于失眠症

有人因为偶尔的一次失眠就说自己得了失眠症,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有专家说,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失眠,但是失眠不一定是病,而是一种症状,但“失眠症”就是一种病。专家表示,偶尔一次失眠,无论是因为精神因素、熬夜生活不规律、还是身体特殊时期发生的偶发性失眠,都不应该过度担心,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失眠,但是很多人发生了一次失眠,就觉得自己是“有病”或者是在睡觉的时候总想着“我要睡着!”“我不会失眠!”,这些不良的心理暗示本身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加重对睡眠的影响。

支招:专家特别提醒,失眠症和普通失眠是有区别的。失眠症就是一种疾病,需要特别注意,如果长期失眠,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出现精神情绪的异常,白天睡醒后觉得很累,甚至情绪暴躁易怒,晚上睡觉容易惊醒,或者经常发生梦游、异常腿动等等现象,就需要警惕失眠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