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助女性抗衰老 榴莲玉米养颜

副标题#e#

人人都说25岁以后,女人就是和时间竞赛,可以说抗衰老几乎成为每位女性的终身事业,除了用护肤品外,食疗护肤也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我们可以巧用药材,合理搭配,助你轻松抗衰老。

抗衰老十大药材

红景天

在古代本草中没有红景天的记载,是近代才发现的抗衰老新秀。它有补益元气,清热,解毒,止血,宁神益智之功效。红景天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作用,能抗缺氧、抗寒冷、抗辐射、抗疲劳、抗病毒、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工作效率,延缓机体衰老。

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平衡代谢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体衰老进程。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绞股蓝

绞股蓝在古代本草中不见其名。近年来发现,绞股蓝具有抗衰老、抗癌、抗疲劳、调节内分泌功能,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转氨酶,预防肿瘤,抑制溃疡,缓解紧张,镇静、镇痛。

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p#副标题#e#

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延缓细胞衰老。

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除了药材以外,玉米和榴莲也是女性抗衰老必备佳品,玉米功效甚多,既能延缓衰老,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榴莲更是老少咸宜,有益气养血,缓解经痛之效。

玉米可对抗衰老防癌治病

最近,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含有7种“抗衰剂”

负责这项研究的德国着名营养学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

经测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煺。

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在这项持续1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

同时,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也让专家们感到惊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玉米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

榴莲益气养血老少咸宜

补益身体

榴莲热量极高,每100克榴莲含热量147.00千卡,更含有丰富的脂类、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因此体虚的朋友可以食用榴莲来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和营养,达到强身健体、滋阴补阳的功效。

缓解经痛

榴莲性热,食用后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经痛,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同时榴莲改善腹部寒凉、促进体温上升,可以极好的调节寒性体质的朋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