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长寿的秘诀——五禽戏

副标题#e#

中医讲动则生阳,因此冬季怕冷的人更要做适合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调动身体的阳气来温暖自身。一味的进补也不一定能吸收,但是活动对身体是绝对有益的。古代神医华佗和他的学生坚持练五禽戏,因此都能长命百岁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神医华佗年事已高,身体却如青壮年,思维敏捷,行动灵巧。有一天他的一个名叫吴普的学生来拜访他,便问:“老师,年事已高身体怎么这样强壮呢?很多比老师年纪还少的人已经耳目不明,脑子也糊涂,动作不便。您这样强壮可有什么妙法可以告诉我?”

华佗听罢很是高兴,兴致勃勃地讲起他自己的健身经验,说:“健身就在一个‘动’字上。人的身体能在不停地活动,便会越动越灵,越动越强;不动而散,散而则败。如果我们身体能保持好运动,那我们吃进去的营养成分就能被身体吸收,血脉也就畅通无阻,这就能预防各种疾病。人的身体好比是门轴。门轴经常转动,越转越灵活。若是不动,门轴就会腐烂,生虫子。”

吴普听罢,觉得有道理,连连赞成老师的说法。

华佗接着说:“明白了‘动’字的道理,不知道如何动也不行。”

华佗便把吴普留下教了他一套五禽戏的动作要领。学完了动作,华佗长叹了一口气,和吴普说:“不少人都向我请教过健身法,我都尽心传授了,可是很多人却办不到。为什么呢?不是因为道理没有听懂,也不是因为动作没有学会,都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一切学问都懂了,会用了,不坚持去做,和不懂就是一个样啊!”

吴普答应他一定会坚持练此套功法。回到家中,牢记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承诺,无论风吹雨打太阳晒,吴普也把健身功法这么坚持下去了。当其100岁高龄时,吴普不仅还能行医,耳聪目明,牙齿坚固,没有疾病。在天龄已尽之后就安然去世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运动能够维持身体健康,但是难以坚持。但是无论如何,做了总是比不做要强的。因此向大家推荐一套五禽戏:

#p#副标题#e#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戏

五禽戏(图一)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

五禽戏(图二),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猿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坚持练五禽戏是运动的方法之一,还有很多种其他方法,只要愿意坚持,都是有益身体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