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时间:2024-10-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从之前的“有病看病”到现在的预防生病,这体现了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提升。当前医学关注的对象也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
围绕这个话题,北京一名骨科做客了一个访谈节目,详细解读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并强调在有病之前进行干预,运用整体医学进行治疗,既能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又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缓解医患关系紧张。
据他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而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解释起来,一种是没有病,另一种就是小病的初期,也叫小疾,疾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叫做未病。”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在于预防,包括无病预防,遇病早治和病后康复。他强调:“一旦发现有病要尽早治疗,并防止恶变、突变。”对于治未病的重要性,他解释,一方面,一旦有病之后再去治疗,已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另一方面,医学界尚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污染等因素致使疾病易发生变化,为医学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治未病,重预防变得尤为重要。
预防疾病,离不开平时的养生保健。对此,他建议网友保持心态平衡,做到饮食有节,适当运动与科学休息。除为国民身体素质保驾护航外,治未病还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包括普遍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现代医学的系统理论中,也融合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据了解,一种从微观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康复的“量子整体医学”在近年应运而生。该理论在西医中也叫弥补医学,采取六维诊疗模式,包括心理疏导,对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 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饮食治疗,即食用利于疾病康复的食物;运动起居,对患者进行起居与运动方面的指导;以及全身平衡治疗、局部治疗与靶向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