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正确进补法则

  

  稍不注意就发胖

  肥胖人人都不想,既有碍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李主任强调说,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此时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这时应调节饮食,多吃低热量的食品,如赤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同时要增加活动量,加强体育锻炼。

  春捂秋冻有道理

  “春捂秋冻”是人们都知道的一句俗语,但其中的含义却未必人人都能领会。大众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不忙添衣上,还应从更广义的层面去看待。“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项目,但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只要周身微热即可停止,以保证不使阳气外耗。同时,大众秋季坚持冷水浴,对于提升体质有明显效果。

  体育锻炼注意多

  秋季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和身体抗寒能力。但是,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也有讲究。首先,要注意防受凉感冒,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容易着凉。对于中老年市民来说,尤其要当心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处的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李主任同时指出,秋天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选择相对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另外,秋季气候干燥,市民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

  进补养身需得法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阶段。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一忌无病进补。这样既增加开支,又不利健康。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等。二忌慕名进补。“很多人喜欢服食人参,其实滥服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对症下药,市民进补前最好咨询中医师,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秋补多吃“甘酸”少“辛辣”

  立秋后,虽然“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毕竟日渐势微。食欲不振的苦夏过后,人们的口渐开,于是,到大小饭馆、火锅店“贴秋膘”的食客多了起来。

  “贴秋膘”的说法让许多贪吃的人找到了借口。清朝时,民间流行在入伏这天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与立秋时体重对比来检验肥瘦。那时候,人们对健康的评判还比较简单,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人在伏天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饮食“黑白配”助你安度寒燥秋

  秋季的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冷暖变化不规律使各种疾病多发,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咳嗽复发等等。其主要原因是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同时,血液中的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以及气候干燥所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