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能过分注重

副标题#e#

一岁半的宝宝说话比其他孩子迟,牙齿好像也停止了生长,肯定是缺了什么营养!孩子的妈妈罗小姐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足够,所以除了一日几餐变换着花样改善孩子的饮食以外,还经常去超市买最贵的深海鱼,希望孩子能因此吸收更多营养。不仅如此,每当附近药店超市有营养品促销,罗小姐总会积极响应,适合孩子的、自己的、丈夫的,样样都不错过。

过分注重营养可能是病态

罗小姐最近一次买营养品是在小区门口的药店,当时药店有促销人员用一台神秘的仪器给罗小姐的爸爸、孩子以及罗小姐本人测量,结果是罗爸爸身上的钙含量正常,但罗小姐和孩子都有缺钙迹象。在促销人员鼓动下,罗小姐立刻就掏出几百元买了六大盒补钙产品。对于这种测试,罗小姐说自己也觉得半信半疑,但涉及到营养问题,罗小姐就不敢轻视。据她自己透露,此前她已经买了安利纽崔莱、钙尔奇等多种营养品,反正听说什么好就买什么,不过似乎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

和罗小姐一样“注重”营养的还有准爸爸张先生,太太怀孕不过5个月,到目前为止,他为太太买的营养品费用已经高达上万元,蛋白粉、叶酸、鱼肝油、铁、锌和钙等等,只要市面上有的,尤其是进口的、贵的产品,就都要买来试一试。除此以外,洋参燕窝等产品也一样没有拉下;听说孕妇多吃水果,将来生的宝宝皮肤好,张先生就拼命给太太买水果,并要求她每顿都要多吃。

然而在营养专家看来,无论是罗小姐还是张先生,营养品多多益善、越贵越好的想法是片面且不科学的。他们和自己的家人本身可能并不缺营养,但却在很多错误信息的引导下,过分在意了。一有相关信息,就为自己或家人是否营养缺乏感到恐惧,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

营养不是越多越好

这种担心自己营养不足的现象往往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多见。因为工作压力等方面原因,他们一旦感到头晕不舒服,就担心自己是否缺了某种营养,而在广告诱导下,自己便迫切地补充各类营养,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p#副标题#e#

对于营养,一般人最大的误区是过分在意其量而忽视应有的平衡,越多越好的心理往往导致补充营养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方法。记者了解到,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为例,很多人意识里,吃水果比吃肉吃一般饭菜健康,实际上,水果虽然含有很多维生素,但糖分过高,纤维素不高,多吃可能引发糖尿病等问题。而蔬菜中的纤维素、肉中的蛋白质、米饭主食的维生素和淀粉,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在营养学专家看来,食物和营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够不够,平衡与否,是否过剩等问题。而只要饮食中各类食品搭配均衡,正常的健康的人根本不需要其他营养品保健品,甚至孕妇、孩子,这些人们心目中的特殊人群,也不是非要营养品不可,饮食均衡吸收好,一般的食物都能提供足够营养。

另一方面,除了脂肪过多造成肥胖以外,很多其他营养过剩导致的危害让很多人都忽略了,比如很多广告都在号召的补钙,有些钙营养品有的可能吸收不高,有的可能对肠胃有刺激,补多了还可能导致结石;而维生素C,补多了也会中毒,导致脸色发黄;维生素E,吃过了可能出现精神类症状……

正视恐惧症背后原因

记者了解到,对于营养缺乏恐惧症,在医学心理学上并没有这一称谓。而在精神心理领域上,有一种疾病叫“疑病症”,大概表现为自己执着地认为得了某种疾病而到处求医,相应的结果得不到证实则认为医生医术有问题。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谢永标表示,担心自己营养缺乏的人,大多还没有到“疑病症”那么严重,只是一个特定环境或条件下存在焦虑的心态。而这种盲目追求营养的情况,背后的原因首先是现今社会信息泛滥导致的结果,因为很多厂商给出的营养信息并不十分正确,甚至有的厂商将自己的营养品塑造成为优质生活的象征,让人忽视正确的营养知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