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渐成风气的就业趋向

   在Google中输入“兼职”两字点击“搜索”,兼职工作银行、中国兼职网、兼职驿站、百太兼职人网、兼职招聘网、兼职高速路、兼职驿站、兼职俱乐部扑面而来。在网上找一份甚至几份自己喜欢的兼职工作,对一些人来说已不新鲜--

  笔者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2.5万名青年中,有12%的人有兼职工作。调查显示,对本职工作“很满意”或“较满意”的人,其兼职概率超过了那些有换工作打算的人的兼职概率。

  走近都市兼职族

  在医院工作的张小姐是典型的兼职族,她原先学美术专业,可毕业后却进了医院工作。工作之余,她利用双休日去美术培训中心做了一名兼职美术教师。这份工作让她感觉非常好,是兼职让她圆了兴趣梦。

  程小姐在某政府机关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让她觉得很枯燥。在她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做一名教师。为了充实生活,每天下班后,她就赶着去电脑培训中心做兼职教师。她说,坐机关的工作虽然让人羡慕,可自己并不觉得快乐,反倒是那教书的几个小时成了她一天中的幸福时光。可兼职是单位不允许的事,到现在还瞒着单位呢。

  缓解来自都市生活的经济压力也是众多都市男女选择做兼职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不辞辛苦的人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或多或少地为各自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收入,从而去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有媒体报道,不久前,青岛市设立兼职人才市场,组织开展兼职中介咨询和兼职人才技能培训,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等,利用业余时间到第三方从事有报酬的技术或经济活动,并做好兼职供求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和发布工作。报道中说,设立兼职人才市场,不仅让一些专业人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增加一份收入,而且还为人才供求双方大开方便之门。

  许多人认为,只要有能力,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完全可以再找一份兼职,这是对人才价值的再开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使用兼职人才则更经济实惠,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兼职现象在高校最为普遍。兼职讲课、外出当评委、上电视台开讲座……靠着满腹经纶,一些教授步入兼职大军,一些讲师、助教、在读研究生也纷纷去兼课、编书挣外快。

  从“星期天工程师”走过来的兼职科技人员仍在默默地挣钱。他们一般不声张,但他们出手的图纸、提供的技术指导可要价不菲。

  随着都市生活的丰富,许多年轻人白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晚上则去酒吧等场所唱歌、弹琴、跳舞,既发展兴趣爱好,又可挣到不菲的外快,他们可谓“另类兼职族”。李先生就是这类人。他是一家银行的职员,工作之余在朋友的酒吧里弹吉他,到一家电台做节目,还把自己写的曲子卖给北京的唱片公司。他觉得自己几乎没有空闲,“闲着也是工作”。他说银行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对自己也有很大帮助,所以不会把本职辞掉。

  随着手头的宽裕,许多人开始改变有钱只存入银行的习惯,尝试“以钱挣钱”,或几个朋友合资搞个项目,或开个小店请人经营,或进入股海。也许你没意识到,当你有了工作外的一笔投资时,实际上你已成了兼职一族了。

  让兼职走到“前台”

  在国外,兼职打工早已司空见惯。下班后,去快餐店刷盘子、去码头干搬运等都是常事。在我国,兼职潮是由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渴求技术、管理人才引发的。有关部门对兼职的态度,走过了一条种种限制(忧心忡忡)--无所作为(暗中放任)--公开鼓励(热烈欢迎)之路。目前,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已成为有关部门广揽贤才的有效举措。

  7年前,时任上海市长的黄菊提出“人才资源高地”的说法风靡全国,如今的上海又提出“人才的柔性流动”,这一说法正纷纷为兄弟省市效仿。所谓柔性流动,即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上海正争取人才国际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柔性流动无疑就是通过兼职来实现的。同时,上海对自有人才也放开兼职。

  北京这几年除推出“人才直通车”等措施外,更是颁布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规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在读学生可以离岗或兼职在中关村园区创业等一系列宽大优惠措施。

  深圳除了采取人才柔性引进外,直接把目光瞄准国内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和国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知名专家学者,实施“候鸟政策”,邀请他们来深圳不定期兼职,如短期讲学、开展咨询、科研项目合作等。浙江、四川、河南、江苏等省也纷纷出台法律、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条件下,出去兼职。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在2000年12月通过一项条例,规定科技人员可以到民营科技企业兼职。辽宁的沈阳和大连也于去年和今年相继启动兼职人才市场,让供需双方面对面。

  都市兼职族的出现说明都市人追求多元发展和个性发挥,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兼职者必然要在主业和兼职中选择一个重点发展,否则,就多了几分“玩票”的色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