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女生低胸照求职意味着什么?

    评大学生求职怪现象

  据近日《长江日报》报道:求职多次遭拒,武汉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徐某突发奇想,在求职材料上附上自己低胸性感照片,并自称“本人是学校公认的美丽女生,具有较强社交沟通能力,能喝酒。在应聘的网络管理人员职位不能聘用情况下,可胜任秘书、公关等方面工作”。

  显然,在该女生欲以“美丽”动人的表白中,透露出的更多是无奈,这不仅折射出她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也折射出对招聘单位所标榜的“任人唯才”的怀疑。

  “任人唯才”、“以能力为重”,这些招聘单位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聘人原则,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就变了味。在“伯乐”们挑剔的眼光下,“秀色”常常是某种潜在的不言自明妙不可言的决定因素,身高、三围、面容这些先天的形象特征都成了应聘中有力的核心竞争资本,所谓的能力,所谓的学历,不过是这些符号资本附加的注脚。行有行规,这些游离于公认价值之外的潜规则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理性自觉。

  这与当今社会某些畸形现象是合拍的———现实中的选择往往与大家公认应该遵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恰恰相反,浮在公共理性上的是一种说法,现实中的主宰选择的又是另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潜规则,对这种潜规则,得益者受害者都保持着某种可怕的社会化默契。

  为什么那些见不得阳光的潜规则却获得了一定的厚黑土壤和认同资源,成为实际操作中强势的游戏规则?面对考官的品位和伯乐的眼光,处于弱势身份的求职者又能怎么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除了竭力去追捧这些人所共知的灰色规则,迎合那些品位和目光,又能做什么?“沉默的螺旋”加剧了潜规则的流行和传播。

  用低胸照作资本,拿形象赌工作,女大学生的自尊是应该受到责备的,但是,应该责备的还有什么呢?没有那些潜规则,没有招聘过程中那些不正常的目光和品位,女大学生会有这种无奈的选择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