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走走停停” 可能是下肢血管堵住了

中老年人在散步、慢跑的过程中,突然感觉腿脚麻木、疼痛、有压迫感,休息一会儿之后就好转,可以继续走动;一会儿之后,之前的症状又出现了,于是走走停停。许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人上了年纪之后缺钙、或者体力不支造成的,于是没有将这当回事。然而,中老年人的这种由运动后短暂的下肢麻木、疼痛,导致的“走走停停”现象,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阻塞的早起症状。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症状?

①早期,病人一般会感觉下肢经常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就是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病变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

②运动后疼痛:如果缺血得不到改善,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是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肌肉耗氧量增加,但供血不足,引起组织缺氧,产生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儿后,通过侧支循环,逐渐血液供应再次恢复,疼痛缓解,再次运动后,疼痛可反复出现。最常见为小腿的疼痛,其次为臀部、大腿、背部、足等。随着缺血的加重,病人行走后出现疼痛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最后的十几米,甚至几米。

③休息时疼痛:医学上称为静息痛,是肢体严重缺血的表现,就是患者在不运动的时候肌肉等组织仍然会出现供血不足,出现疼痛,尤其在夜间患者入睡时更重。抬高下肢疼痛加重,低垂或轻微活动后疼痛可减轻,使得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这个时期就提示患者必须积极治疗了,否则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坏死期。

④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坏死:在这一时期,病人动脉严重闭塞且侧支循环不佳,或并发动脉血栓栓塞。坏死症状较轻时肢体会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皮肤粗糙、脱屑或皲裂;汗毛稀少或脱落;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少光泽,脚上破了一点也非常不容易愈合。坏死症状加重时,下肢出现坏死,并发感染者可有全身中毒表现,甚至危及生命,一部分病人最终面临截肢。

那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都会使肢体由于缺血严重而被截肢,此疾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在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

另外,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在严重缺血下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易产生,而且易演变成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可同时发生全身中毒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1)戒烟:吸烟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关系已经很明确,吸烟者发生间歇性跛行是非吸烟者的9倍。间歇性跛行患者中几乎90%以上是吸烟者。吸烟可以从多方面对动脉硬化产生影响(表2)。

因此戒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治疗措施。对戒烟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Quick报道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停止吸烟后症状改善踝动脉压增高。血管移植术后在戒烟者5年通畅率77%,而继续吸烟者仅42%。

(2)运动锻炼: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可以使80%以上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通过运动使症状得到缓解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以前认为运动可以使侧支血管增多,口径变大,血流量增加,但是现有的资料及检查手段并不支持这一学说。目前认为运动使肌肉内的酶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使之更有效的从血流中吸取氧。从腘静脉采血化验发现经过运动锻炼的患者氧的摄取量明显增加。运动锻炼的方法是,患者坚持步行直到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消失后再步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每天坚持1h。

(3)降血脂药物:血脂过高的病人经饮食控制后血脂仍不降者,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烟酸肌醇、苯扎贝特(必降脂)、氯贝丁酯(安妥明)、辛伐他汀(舒降脂)、考来烯胺(消胆胺)、多烯脂肪酸、维生素C、脉通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