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防燥

夏去秋来,一片“燥”情,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等影响重大。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有扩张的余势。秋季空气干燥,可使呼吸道弹性降低,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秋季冷空气活跃,可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胆结石绞痛等病发作,并易诱发人们精神及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失眠和易激动等。

  秋季养生可从中医所说的“肺”着手。秋三月,肺气旺,肺是最易被侵害的脏器。

  秋季非药物性养生的基本方法有:

  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作上下腭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腭,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在不缺水的情况下,而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使人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吐纳功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丝(S)字音,渐渐呼出浊气。反复进行,可去肺中的积气和浊气,以润肺、补肺。

  体育锻炼欲防秋燥伤人,要加强体育锻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爬山登高、冷水浴、跑步、散步、做操等,能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犯。

  秋冻其身秋冻是顺应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常言道:秋风拂面不冻身,虽凉尚暖还当冻。哪怕是“月落乌啼霜满天”,也应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可增强对寒冷的耐受力,对某些冬季易发的疾病可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秋季气压较高,温度减低,而且空气干燥。其养生离不开润燥、暖体、养肺、益气的食物和药品。要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耗气辛辣之品,多食一点敛气固脱的酸性食品,如芝麻、胡麻、核桃、糯米、百合、银耳、蜜、牛奶、甘蔗、开水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物。粥对于老年人是秋季最好的食养方法之一。明代医学家李梃云:“凡晨起食粥,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粥须热食,所以可御秋凉。粥可生津,所以可御秋燥。糙米作粥时,多糖可以溶在粥中,对抗癌保健也有积极意义。近代科学证实了粥对人的强身、抗病作用。秋季养生除单纯性米粥外,如莲肉粥养神固精,扁豆粥和中补脏,姜粥御寒止嗽,胡桃粥润肌防燥,芝麻粥润肺养肝,茗(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漱,山药粥固肠涩精,梨粥健胃润肺。

  从现代医学实践来看,服用某些中药对身体确可补充物质,调整功能,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对防秋燥是有益的。如枸杞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有免促进作用。地黄则有强心、降压、利尿和抗真菌、抗炎等作用。当然,服用补药应对症方有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