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脱发与性能力解说

    经常看到一些治疗脱发的广告,这些广告利用人们某种心理大肆赚钱。而事实上,造成这种心理的暗示和结论并不真实。不少人被商家的宣传所迷惑,在脱发问题上花了很多冤枉钱,所以决定写这篇文章。

    脱发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脱发;二是某种疾病导致脱发;三是某种特殊原因自己剃成秃顶。因此,总的来说,不论男女,脱发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现在很多治疗脱发的广告都把脱发说得很可怕。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或暗示就是:脱发与男人的性能力有关。真的如此吗?

    造成脱发的原因之一是年龄。从这个角度说,脱发意味着性能力降低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这是乱点鸳鸯谱,混淆了两个现象的逻辑关系。年龄增长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例如导致性能力下降,年龄增长同时还导致脱发,年龄增长同时导致皱纹增加。如果说脱发与性能力有关,是否也可以说皱纹也与性能力有关?

    表面上看好像如此,实际上是偷换概念。假设一个人谢顶,性能力也真的下降,那么,治好了脱发,就能提高性能力了?至于某些疾病造成脱发,与性能力更加没有必然的关联。有些人嫌稀稀拉拉的头顶不好看,索性全部剃成秃顶,其中不少人还是明星,例如葛优、NBA明星乔丹等,显然也没有把脱发与性能力紧密挂钩。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朝以前的中国男人不剃发,还经常性地带帽子,脱发不会成为一个很显眼的问题,一般人们也不会去在意它。即便在清朝以前,中国男人产生了谢顶与性能力相关的观念,到了清朝以后,这一观念也被大大冲淡。清朝男人都剃发,秃不秃大致看不出来,即使看得出来,区别也不大。这种现象在古代日本也一样。

欧洲在古希腊时代,人们一般不剃头发,不刮胡子。从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开始,剃发剃胡子变成一种规定,目的是在肉搏战的时候,避免被对方抓住头发或胡子。就好像有些女人打架的时候,喜欢抓对方的头发。到了古罗马时代,这一传统在军队中被继承,也开始被社会模仿。然而,在那种情况下,头发的多少与性能力基本上是无关的。

为什么头发多少与性能力的联想只出现在男性那里,却很少出现在女性身上?我们还是分开来说。欧洲中世纪的女性,不论是否出家,都不需要剃发,因此,女性头发多少与性行为没有暗示性的关联。而且,女性不管是否出家,都受到禁欲主义的严重影响,人们不会追求性能力的外在表现,也不会因为外在性能力象征性的减弱而不安,反而会陶醉于无性、弱性的纯洁。

    东方社会的尼姑要剃发,女性头发的多少与性行为似乎也有关联。但是,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使得男人在性行为方面,比女性要有更多的自由。淫乱的观念,一般都是针对女性。女性淫乱的罪恶程度要超过男性。因此,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禁欲要求,比对于男性要严厉得多。于是,东方社会的古代女性也不会因为外在性征的减弱而不安,反而也要刻意减少公开的性特征。因此,头发多少与性能力的关系,在女性身上也没有形成紧密关联的观念。

    脱发与性能力有关的观念,主要产出现于东方社会,而且是世俗生活的重要性超过宗教的东方社会,例如中国和日本。在西方社会,人们对此没有强烈的观念上的联系。从本质上说,脱发与性能力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心理暗示,在生理上没有必然关系。当然,按照心理学理论,有时候,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不能排除某些人通过这一心理暗示而影响性能力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更像是迷信,只对不明真相的人可能有用。

    现代商业使得治疗脱发产品大行其道,主要在中国和日本等地,其立足点就是所谓脱发与性能力有关这一观念。它一方面是文化的历史残留,另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刻意渲染的结果。其中,对于年轻的崇拜,害怕年老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脱发、谢顶、秃头,与性能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人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关联而浪费金钱。商品推销商在广告里故意强调或暗示这种关联,是一种没有根据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至于脱发、秃头的美学判断,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