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爸妈活到100岁!

  一直以为父母还年轻,不把他们的问题放在心上。突然有一天,妈妈告诉你,她在熟悉的回家的路上迷了路,你才意识到关心他们已经迫在眉睫。

  关心父母的生活,应该以健康为本。你能为父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障他们的生活规律、饮食健康、情绪稳定,并且让父母任何时候都精力充沛、思路清晰、保持四肢灵活……

  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和医学大师安德鲁·威尔列出的给父母的长寿配方吧!

  饮食和营养素

  让父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拥有健康身体的第一条件。

  另外,老人是否需要补充营养素在当今仍然还有争论。辅助营养素不能完全代替那些含有它们的食物,特别是那些微量营养元素,但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多维元素片和矿物质片,可以填补饮食中不足的营养。老人们越规律地摄取一些抗氧化剂和植物营养素,身体就越健康,许多研究表明每天摄取200iu一400iu的维他命e是抵抗普通衰老疾病的最好的抗氧化剂。种子和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e,但如果仅仅通过吃坚果,就必须吃很多很多才能吸收足够量的维生素e。

  运动

  不运动也不一定就会生病,但实际上所有高龄健康者们都极其热爱运动,并且往往从小如此,他们散步、跳舞、打高尔夫、游泳、举重、练瑜伽或者打太极。当然,也有可能因运动过量而增加了损伤关节、肌肉的危险,并引起对神经系统和免疫器官的副作用。

  实际上,散步是所有常规运动中最好的。它不需要任何器械,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走路,也最不可能受伤,既可以在公园里散步,也可以去商店里转转。但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每周最好5次,每次45分钟。

  力量训练是身体锻炼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骨骼和肌肉都会随着年龄而退步,力量训练可以锻炼骨骼,塑造肌肉组织,让父母形成自己的锻炼习惯,有没有器械都可以,但保证一周至少2-3次,每次半个小时。

  休息和睡眠

  除了充足适当的运动,人体需要充足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大多数孩子和年轻人不会失眠,但老人却常常失眠。相信托儿所幼儿园给我们留下的零星记忆就是在午后的教室里,我们裹着毯子在阳光中睡午觉,醒来后觉得神清气爽,活力十足。到60岁以后,人会开始重复这个过程,每个下午都昏昏欲睡。随着年纪增大会睡得更早,大约八点半到九点就上床睡觉了。但这样往往又会睡眠过多,导致在半夜就醒过来。

  医生们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在下午花10-20分钟打个盹,如果能在一个光线昏暗的房间躺一会儿就更好了。如果父母不想醒得太早,试着把晚餐安排得晚一点或者在入夜时分安排一些小活动。如果他们上床时思维太过活跃,即使精疲力尽也会难以入睡,所以很有必要掌握一两个放松的技巧让他们从纷繁的思绪中解脱出来。

  按摩和性生活

  按摩是健康的最基本需求。其实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接受亲人的爱抚,而这一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减退。年长者往往缺少能促进健康的必要的身体接触,定期去按摩放松绝对是健康之道。性生活方面,如果独居或者和一个对性不感兴趣或没有能力的配偶住在一起,确实比较难办。其实,很多年长者能和以前一样,从性生活中获得乐趣。关键是要知道性生活应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试着向爱人表达你的需求,或者以别的方式如爱抚等取代之。当然人人都不一样,注意你的兴趣和胃口的变化,试着去适应。同时要牢记,每个人观点不同,对一些人来说他们认为性欲的减退是很好的。

  压力

  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老人也不可能消解全部压力。但有很多办法让他们放松:深呼吸、练习瑜伽、在游泳池里放松漂浮一会、遛遛狗等。深呼吸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放松办法,可以让身体和心理都焕然一新。动作很简单:

  1.舌尖抵住上颚,在整个练习中保持这个动作;

  2.用嘴把气完全地呼出去,发出轻微的哈气声;

  3.用鼻子缓慢地深吸气,保持四秒,嘴巴要闭上;

  4.屏气7秒钟;

  5.用嘴出声地哈气约8秒;

  重复3、4、5步骤做四次这样的呼吸。

  让爸爸妈妈每天至少练习两次,或在感到紧张的任何时候。这不需要任何器械、免费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

  想法、情绪和态度

  想法、情绪和态度是衰老的决定因素。沮丧和焦虑是最普遍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受到影响,当然也包括一大批老年人,那些种类繁多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或许有效,但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几年来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ltire betlaviontherapy)或者cbt,其实都扎根于遥远的希腊哲学,伊必鸠鲁是快乐哲学的发明者。500年前,佛陀告诉他的信徒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总是去判断每个经历快乐与否,总是试图去抓住所谓的快乐。20世纪70年代,心理治疗中的认知革命在现代心理学中融合了这些观点,进而发展出现行的方法,以此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情绪和行为。而且在很多研究中这些疗法和最新的药物同样有效,再也不需要在传统的对话疗法中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