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辨治小儿夏季热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机能未臻完善,不能耐受外界炎热气候的熏蒸,每逢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常易出现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等症状,此即小儿夏季热。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夏季气温有日益增高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小儿夏季热也越来越多。

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 8三个月,在南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亦相应较长,秋凉以后,症状均能自然消失。小儿夏季热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说,婴幼儿在夏季长期发热,兼见汗闭或少汗,口渴,多尿,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者,即可确诊(需注意与其他长期发热的疾病相鉴别)。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是小儿脏腑功能稚弱的结果,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界气候炎热则是发病的条件。虽然本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治疗必须根据患儿体质的不同,辨证用药,不能单纯退热。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和发病机理的不同,中医一般把小儿夏季热分为暑伤肺胃、脾阳不振、下虚上盛三种证型。

暑伤肺胃型:本型多见于素体阴虚者,症状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烦躁不宁,唇红干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以清暑护阴为法。药用西洋参2克,麦冬9克,知母 9克,竹叶6克,黄连6克,石斛9克,荷梗6克,梗米9克,西瓜翠衣15 克,半夏3克,地骨皮9克,白薇6克,陈皮6克,莲子芯6克,建曲6克,甘草3克(此药量适用于5~7岁小儿,下同)。日1剂,水煎服。

脾阳不振型:本型多见于脾胃素虚或久病不愈的患儿,症状发热口渴,面色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睡时露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润,苔薄少,边有齿印,脉虚大或软弱无力,指纹淡。治以扶脾益气为法。药用人参3克,白术9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升麻3克,山药9克,滑石9克,泽泻6克,麦冬9克,葛根9克,茯苓9克,建曲9克,甘草3克,日1剂,水煎服。

下虚上盛型:本型多见于脾肾两虚的患儿,症状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精神萎靡,虚烦不安,面色苍白无华,下肢清冷,纳呆脘痞,小便频数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少,脉细微而数,指纹淡红。治以温下清上为法。药用补骨脂9克,覆盆子6克,菟丝子6 克,益智仁6克,鳖甲12克,黄芩12克,柴胡6克,半夏6克,党参12 克,石斛9克,白芍6克,知母6克,陈皮9克,白术9克,甘草3克,日 1剂,水煎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